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
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
救度苦難眾生
救度苦難眾生
淨空老法師言:
虛空法界眾生原本就是一體。今佛弟子有幸聆聽佛法,當亦照顧虛空法界眾生,尤其是自己的累劫冤親債主。
人到臨命終時,他們往往變化成自家已過世的親人來接引你、報復你、清算你、鬥爭你、障礙你不得往生善處,這樣的冤冤相報,累劫沒完沒了,痛不可言,今幸覺悟明瞭,就當以至誠心,化解一切冤結,求諸佛菩薩加持。
讓他們亦有機緣聽聞佛法,化解冤懟、化敵為友、化冤為親,自今而後,永為菩提道上的法侶,同學佛道,共度眾生。
凡我學人,舉手之勞,便可令法界一切眾生聞法得益,何不共襄盛舉,於夜間播放佛學講座呢?
從而普令苦難眾生亦有聽經聞法之機緣,獲得離苦得樂之門徑,終能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了脫六道輪迴之苦。謹提供播放啟請儀式如下:
● 啟請的儀式:
(1) 面對阿彌陀佛的聖像禮佛三拜,請阿彌陀佛、諸佛菩薩、龍天護法護持家裡這個講經道場。
心中默念:願佛光慈悲注照這個道場,願龍天護法能擁護這個道場。
普念所有與會眾生咸能專心信受,聆聽淨空老法師講解的經。
願在佛力威神加持下,所有聽經聞法者,皆能歡喜信受,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永脫六道輪迴。
並願我們能相互勉勵,勇猛精進,早日離苦得樂。
最後觀想:這個道場是在法界虛空中不是在家裡,比如可以觀想:家裡的電視變成非常大,電視前的沙發排成無數圈,來聽經的眾生全部都能看到、聽到、有座位坐。
(以上為求佛力加被)
(2) 面對窗外或門外,禮請三拜,請法界眾生暨自己及全家人的累劫冤親債主來臨這個道場聽經聞法。
心中祈願:願虛空法界所有眾生,若不嫌棄,末學(或弟子)謹恭請諸位咸來此地聆聽淨空老和尚宣講的經,祝福諸位,咸能得佛力加被,個個都能聽懂義理,歡喜信受,並能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祝福你們早日見佛了生死,如佛度一切,無邊煩惱斷,無量法門修,誓願度眾生,總願成佛道,直證阿鞞跋致,圓滿無上菩提。
(3) 如果家裡方便,有小點心、水果一類的食品,可以請法界眾生享用。按人情往來,素重禮節,對於法界眾生亦當尊重。深信,發自內心的真誠,必能感動他們,所謂至誠感通就是這個道理。法界眾生冤親債主等眾,必得殊勝利益。
念頭集中就是禪定
念頭集中就是禪定 / 淨空法師
人的念頭那個能量不可思議,我們今天的能量沒有集中為什麼,胡思亂想!胡思亂想的能量是散發的、是鬆散的,如果這個能量能集中一點,那個力量太大了。
人的念頭那個能量不可思議,我們今天的能量沒有集中為什麼,胡思亂想!胡思亂想的能量是散發的、是鬆散的,如果這個能量能集中一點,那個力量太大了。
像我們的光,你看光是四面八方的,你要是把光聚成一點,變成如果雷射了,那個能力多厲害,可以穿透鋼板,集中是什麼?集中是禪定,這個道理佛在大小乘經都說啊,制心一處無事不辦,你能把你的心集中到一個地方,世出世間的事情沒有辦不到的。
我們要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容易啊!你只要一個方向念頭集中在極樂世界,集中在阿彌陀佛,你的願望馬上達到了,不能分散了,一般人懂得這個道理的很多。
為什麼不能集中,他鬆散成習慣了,他沒有辦法集中起來,想集中起來念幾句佛號,聲聲佛號裡面都有很多雜念,於是怎麼樣,灰心了、退轉了,那就沒有法子了!
這個就是最緊要的關頭,這就是你自己的考驗,在這個時候決定不灰心,決定不放棄,我這一句佛號拼命也要把他念到底。
你無論是思想,無論是言行的行為,都是你的念頭在指揮,念頭在決定,你念頭不集中那就沒有力量,念頭要集中,越集中力量越大,要集中就得放下,不放下不能集中,只你有一念,不許你有第二念!
真的集中那真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,這一點我們要學,道理大概我們都能有相當程度的理解,現在的問題就是功夫,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沒有這個功夫。
功夫就要練了,現在災難很多社會動亂,我們要加緊練功,災難來的時候,可以穩穩當當、平平安安的到極樂世界去,緊要的關頭阿彌陀佛決定出現接引你往生,不能再有雜念,應該放下了,不要再搞了!
結恩不結怨
結恩不結怨 / 聖嚴法師
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關,但兩者不太一樣,嫉妒是覺得一樣東西本該屬於我,別人不該擁有,也就是見不得別人得到好處,例如:看到別人有轎車、洋房,而自己沒有,就會眼紅,心生嫉妒。
怨恨則是自認為所付出和所得到的回饋,有明顯的不公平,例如:看到有些企業家以錢賺錢,轉眼間就賺進大把鈔票,甚至不必努力就有源源不絕的財富進來,但自己辛苦賣命工作卻發不了財,有些人會對這種現象感到憤憤不平,覺得自己很委屈,怨恨心便由此產生。
所以怨恨是一種心理不平衡的現象,認為這個世界,或是某件事、某個特定對象,對自己很不公平!例如:有些人認為老天爺對自己特別不公平:明明沒有做壞事,為什麼單單自己受苦?為什麼不幸的事發生在自己家裡,而不是發生在別人家裡?為什麼好人沒好報,壞人反而逍遙法外,難道真的是老天瞎了眼嗎?
有這種怨言的人總認為政府制度、社會環境、親戚朋友等,都和自己唱反調,好像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,這種不平衡的心態就是怨恨產生的原因,也會造成自身的痛苦與不幸。有人認為情到深處無怨尤,關係親密的人理應相親相愛,不至於互相怨恨,可是從現實生活看來,親人間的接觸愈頻繁,產生的利害衝突與感情矛盾就愈多,如果不懂得化解之道,怨恨就會愈積愈深。
有時候對外人產生怨恨的機會比較少,反而是對關係親密的家族、親人,怨恨比較多。
例如:大多數的母親都是以平等心對待自己的小孩,可是只要對這個稍微好一點,另外一個就會吃味,覺得沒有得到應得的照顧,認為父母不公平,當孩子心理不平衡時就會產生怨恨。
俗話說:不是冤家不聚頭!有些人不也暱稱自己的情人為「小冤家」嗎?這種歡喜冤家的聚合,正說明了怨恨與恩愛之間,是糾纏不清、曖昧模糊的。
這一生和我們相聚的人,彼此之間做親家也好,做冤家也罷,都是有恩有怨,不容易分別清楚,但是大體說來,通常是結怨的比較多,結恩的比較少,所以下輩子還會繼續來做彼此的親人或冤家。
西方有句諺語說:當你怨恨一個人的時候,你就成了他的奴隸。人與人相處,當然最好能結恩不結怨,結恩不結怨的家庭、團體、社會,一定都能相處和諧、生活愉快,否則只記怨而不記恩,彼此相處不會愉快而變成一種折磨。
所以在面對任何人、事狀況時,心中只有包容沒有敵人,只有慈悲沒有怨恨,內心平安寧靜,就能達到自安而安人的目的。
大悲咒的修持
大悲咒的修持 取材自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
一、〈大悲咒〉簡介
(一)此咒具名如標題,「大悲咒」為其簡稱。亦名「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」、「廣大圓滿陀羅尼」、「無礙大悲陀羅尼」、「救苦陀羅尼」、「延壽陀羅尼」、「滅惡趣陀羅尼」、「破惡業障陀羅尼」、「滿願陀羅尼」、「隨心自在陀羅尼」、「速超十地陀羅尼」等。
(二)此咒係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說,觀世音菩薩受之於千光王靜住如來。時觀世音菩薩始住初地,一聞此咒,立超八地;心生歡喜,發誓弘布,安樂眾生;即時應願,身生千手千眼。
(三)觀世音菩薩白佛言:「如眾生誦持大悲神咒,不生諸佛國者,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,於現生中一切所求,若不果遂者,誓不成正覺;惟除不善及不至誠。」
(四)誦持此陀羅尼者,當知其人:
1.即是佛身藏,九十九憶恆河沙數諸佛所愛惜故;
2.即是光明藏,一切如來光明照故;
3.是慈悲藏,恆以陀羅尼救眾生故;
4.是妙法藏,普攝一切陀羅尼門故;
5.是禪定藏,百千三昧常現前故;
6.是虛空藏,常以空慧觀眾生故;
7.是無畏藏,龍天善神常護持故;
8.是妙語藏,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;
9.是常住藏,三災惡劫不能壞故;
10.是解脫藏,天魔外道不能羈留故;
11.是藥王藏,常以陀羅尼療眾生病故;
12.是神通藏,遊諸佛國得自在故;其人功德,讚不可盡。
1.即是佛身藏,九十九憶恆河沙數諸佛所愛惜故;
2.即是光明藏,一切如來光明照故;
3.是慈悲藏,恆以陀羅尼救眾生故;
4.是妙法藏,普攝一切陀羅尼門故;
5.是禪定藏,百千三昧常現前故;
6.是虛空藏,常以空慧觀眾生故;
7.是無畏藏,龍天善神常護持故;
8.是妙語藏,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;
9.是常住藏,三災惡劫不能壞故;
10.是解脫藏,天魔外道不能羈留故;
11.是藥王藏,常以陀羅尼療眾生病故;
12.是神通藏,遊諸佛國得自在故;其人功德,讚不可盡。
二、誦持〈大悲咒〉之功效
(一)誦持〈大悲咒〉之功效:
1.能得安樂;
2.除一切病;
3.延年益壽;
4.得富饒;
5.滅除一切惡業重罪;
6.離障難;
7.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;
8.成就一切諸善根;
9.遠離一切諸怖畏;
10.臨命終時,任何佛土,隨願得生。
1.能得安樂;
2.除一切病;
3.延年益壽;
4.得富饒;
5.滅除一切惡業重罪;
6.離障難;
7.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;
8.成就一切諸善根;
9.遠離一切諸怖畏;
10.臨命終時,任何佛土,隨願得生。
(二)誦持〈大悲咒〉者,能得十五種善生:
1.所生之處常逢善王;
2.常生善國;
3.常值好時;
4.常逢善友;
5.身根常得具足;
6.道心純熟;
7.不犯禁戒;
8.所有眷屬,恩義和順;
9.資具財食,常得豐足;
10.恆得他人恭敬扶接;
11.所有財寶,無他劫奪;
12.意欲所求,皆悉稱遂;
13.龍天善神恆常擁衛;
14.所生之處,見佛聞法;
15.所聞正法,悟甚深義。
1.所生之處常逢善王;
2.常生善國;
3.常值好時;
4.常逢善友;
5.身根常得具足;
6.道心純熟;
7.不犯禁戒;
8.所有眷屬,恩義和順;
9.資具財食,常得豐足;
10.恆得他人恭敬扶接;
11.所有財寶,無他劫奪;
12.意欲所求,皆悉稱遂;
13.龍天善神恆常擁衛;
14.所生之處,見佛聞法;
15.所聞正法,悟甚深義。
(三)不受十五種惡死:
1.不為飢餓困苦死;
2.不為枷禁杖楚死;
3.不為冤家仇懟死;
4.不為軍陣相殺死;
5.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;
6.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;
7.不為水火焚漂死;
8.不為毒藥所中死;
9.不為蠱毒害死;
10.不為狂亂失念死;
11.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;
12.不為惡人魘魅死;
13.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;
14.不為惡病纏身死;
15.不為非分自害死;
1.不為飢餓困苦死;
2.不為枷禁杖楚死;
3.不為冤家仇懟死;
4.不為軍陣相殺死;
5.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;
6.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;
7.不為水火焚漂死;
8.不為毒藥所中死;
9.不為蠱毒害死;
10.不為狂亂失念死;
11.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;
12.不為惡人魘魅死;
13.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;
14.不為惡病纏身死;
15.不為非分自害死;
(四)誦持此咒者,世間八萬四千種病,悉皆治之。
(五)若在山野經坐禪,如有山精、魍魑、鬼神惱亂,誦此咒一遍,諸鬼魔悉皆被縛。
(六)如法誦持者,觀世音時敕一切善神、金剛密迹,常隨護衛,不離其側,如護眼命。
(七)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,於三七日淨持齋戒,誦此陀羅尼,必果所願。
三、誦持〈大悲咒〉之要領
(一)發願:觀世音菩薩言:「若有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、童男、童女欲誦持者,應於諸眾生起慈悲心,並當從我發如是願。」
1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知一切法。
2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智慧眼。
3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度一切眾。
4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善方便。
5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乘般若船。
6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越苦海。
7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得戒定道。
8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登涅槃山。
9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會無為舍。
10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法性身。
接著說:
1.我若向刀山,刀山自摧折。
2.我若向火湯,火湯自枯竭。
3.我若向地獄,地獄自消滅。
4.我若向餓鬼,餓鬼自飽滿。
5.我若向修羅,惡心自調伏。
5.我若向畜生,自得大智慧。
1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知一切法。
2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智慧眼。
3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度一切眾。
4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善方便。
5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乘般若船。
6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越苦海。
7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得戒定道。
8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登涅槃山。
9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會無為舍。
10.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法性身。
接著說:
1.我若向刀山,刀山自摧折。
2.我若向火湯,火湯自枯竭。
3.我若向地獄,地獄自消滅。
4.我若向餓鬼,餓鬼自飽滿。
5.我若向修羅,惡心自調伏。
5.我若向畜生,自得大智慧。
(二)稱名、念佛、誦咒:
1.發是願已,至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。
2.亦應專念阿彌陀佛。
3.然後誦咒。
一宿誦滿五遍,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。
1.發是願已,至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。
2.亦應專念阿彌陀佛。
3.然後誦咒。
一宿誦滿五遍,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。
(三)依十心檢驗自己日常生的修行:
1.大慈悲心
2.平等心
3.無為心
4.無染著心
5.空觀心
6.恭敬心
7.卑下心
8.無雜亂心
9.無見取心
10.無上菩提心
1.大慈悲心
2.平等心
3.無為心
4.無染著心
5.空觀心
6.恭敬心
7.卑下心
8.無雜亂心
9.無見取心
10.無上菩提心
誦持者須將慈悲、平等、無為、空觀等心十句,細心尋繹,身體而力行之,則能入於〈大悲咒〉心髓義海。
「四福」:知福、惜福、種福、培福
「四福」:知福、惜福、種福、培福(聖嚴法師《我為你祝福》)
知福--知足常樂,安貧樂道
知道自己有福報是很重要的。人活在世上,最起碼都還有一口呼吸,有呼吸就等於擁有一切希望,人生充滿一切的可能,因此呼吸是很可貴的。常言道:「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」,若能知福,則更應該說「我還有呼吸,當然滿足了。」
但是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,不知道這就是我們的福報。尤其現今的台灣社會豐衣足食,很多人是人在福中不知福,看到別人有的,也不管對方是如何努力獲得的,就希望自己也擁有,甚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,自害害人。如果我們能夠知福,就能知足,知足就能常樂。不過知足並不等於什麼都不要,而是「多也好,少也好,好到皆大歡喜」,這才是真正的知足。
惜福--珍惜擁有,感恩圖報
我們除了擁有呼吸外,還擁有很多東西,包括生命、財物等,在台灣即便再窮的人,至少身上也還有衣服穿,這也算是財物;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也就是人際關係、人緣,這也是你所擁有的。
惜福,就是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,包括自然資源、社會資源等一切資源。珍惜而不浪費、不糟蹋,尤其不要糟蹋身體,不要傷害名譽、品格,甚至理念、理想,進一步還要飲水思源、感恩圖報,這就是惜福。
種福--成長自己,廣種福田
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,人來到這個世界上,就是要來種福田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田可種,例如自己的家人、鄰居,以及社會上沒有親人照顧的窮人、病人,還有社會、國家的利益和一切眾生的幸福,都是我們的福田。
知道要隨時隨地種福的人,是有福的人;為了要種福,必需要努力成長自己,在知識、人格、智慧,以及技能各方面都要增長,才能有更多的資源來種福田。
培福--享福非福,培植有福
培福就如同把今生得到的福報,種到田裡邊,它就可以長出更多、更多的福來。
若能把全世界、全宇宙,所有十方一切眾生,都當成是種福田的對象,不斷的種福,那就是有大福報的人,最後就會和佛一樣福德圓滿。
若能把全世界、全宇宙,所有十方一切眾生,都當成是種福田的對象,不斷的種福,那就是有大福報的人,最後就會和佛一樣福德圓滿。
業障的果報有時會讓人誤以為是「福報」。例如:見人養尊處優,站在佛法的角度來看不是福報,因為享福不是有福,惜福、培福,才真有福。
如果能應用佛法觀念,世間的福報,不就是苦報的開始嗎?福報享盡了,緊接著就是苦報的降臨。如果我們現在能把握機會,無視於辛苦,不計較侮辱,且又能幫助別人解決苦難,更不為自己的名聞利養,不斷地努力求進步,盡自己所能奉獻給需要幫助的人,實際上這就是在求福、培福。
施比受更有福
施比受更有福
施捨就像把錢存入銀行,接受別人的施捨就像領取存款,享受福報就像把領出來的錢花費掉,所以施捨越多的人他的福報就越大。常接受別人的施捨就是在消福。
所以聰明的人喜歡施捨,而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施捨。當他接受別人的施捨時,他是為了廣結善緣,而且會很快的把所接受的財物又轉施出去。
真正會施捨的人不會愛好名利,而且不貪求福報。因為如果為了求功德而行善,為了福報而施捨,那麼他施捨的善行將是虛偽而且有煩惱的。行善希望果報和名利,只不過是利己主義為求其私心之滿足所做的表現而已。
所以我們施捨行善時,要把積功德的念頭和貪求名利果報的意識一併摒棄,這才是真正的大施捨。這種無心的善行才是最自然、最高尚的。
由此我們可以知道:施捨不為人知,才是真正的善行。只施捨了財物,而不能捨棄了名利果報,並不是完全的施捨。
所以說:心地清淨才是真正的施捨,心地清淨才是最大的福氣。
關於接受別人的施捨,古代有一副很深的對聯:『三心未了水難消,一念不生金易化。』這意思就是說:有了貪心、憎恨心和愚癡心的人,縱使別人只給你一杯白開水,你把白開水喝下去也是很難消化的。假如你心地清淨,沒有絲毫的妄念,縱使別人給你貴重的金子,你也是很容易消受的。
又有一首類似的詩偈:『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帶角還。』這首詩告訴我們:假如我們的智慧和德行不好,隨便接受了別人的一種施捨,來生縱使自己變成了畜牲,還是要償還的。
勤積陰德比享受福報好多了。所以先聖先賢都教導我們要努力行善助人。例如:印送經書,修建寺院、造橋鋪路、救災濟貧、待人寬厚、矜孤恤寡、敬老尊賢、見寒施衣、見饑施食、見病苦施捨藥材、施茶水以解除行人的口渴和煩熱,施棺槨以免屍骸暴露,點夜燈以便行路,造船筏以渡人過河。
……凡是有益大眾的福利事業更應盡心盡力去做。(詳見陰騭文和感應篇)
有錢而不知行善積德的人最笨也最可憐了。因為一個人有錢而吝嗇施捨,就會把錢花在物質享受方面,天天大吃大喝,自己造了許多惡業而卻還不曉得。將來可就慘了,這種人一定會生出不肖的子孫來。
因此『積福歌』再三叮嚀我們不要成為錢財的奴隸,而且要修福重於享福:
『榮辱紛紛滿眼前,不如安分且隨緣。
身貧少慮為清福,名重山丘長業冤。
淡飯盡堪充一飽,錦衣那得幾千年。
世間最大惟生死,白玉黃金盡枉然。』
積福歌
歎人只知今世財,那知財是前生福。
我今說與積福人,勸世重財先重福。
有福自有福,無福空勞祿。
若有一分財,定有一分福。
德厚福自綿,福厚財自裕。
何故奢靡人,乃以積福資,任意恣淫欲?
何故驕縱人,反以積福資,倚勢欺窮獨?
何故癡迷人,聚有積福資,貪得無厭足?
何故慳吝人,枉有積福資,舍財如割肉?
不肯種福田,願做兒孫犢。留了難帶財,撇了易帶福。
臨時空手去,徒向閻君哭。我為世人悲,叮嚀還再囑;
莫為兒孫計,自有兒孫福。不如看破財,及早修些福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