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

印光大師開示譯文

印光大師開示譯文:


趣入佛道的道路有很多,只是根據每個人的志趣根性而定,沒有一個完全固定的法門。但有一個永遠不變的,那就是誠和恭敬,這兩樁事情,就是未來有無量諸佛出現於世間,都是不會改變的。但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凡夫,想要快速消除業障,快速證得無生法忍,如果不在誠和恭敬上面下功夫,就如同樹木沒有根而要茂盛、鳥兒沒有翅膀而要飛翔,這如何能夠達到呢?


世間的人讀書,絕大多數都沒有敬畏。早上起來不洗臉漱口,上廁所不洗手,或者將書隨便仍床上,或者乾脆把書當作枕頭,晚上睡覺躺著看書,睡著了就把書和雜亂的衣服放一起,就算是在書桌上讀書,讀了後也同其他雜物放一起。


如此把裝載著聖賢人寶貴的語言書,當成破的舊紙一樣,一點也不介意,一點沒有尊敬的意思。對於我們學佛,念佛法門是最簡單最容易的方法,也是最廣最大的法門,但是必須要非常懇切和至誠,才能感應道交,那麼當生就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。如果懶惰懈怠,一點誠心恭敬都沒有,固然可以種一點未來的善根因緣,但是褻瀆輕慢的罪過,那也是不堪設想的。


佛經是三世諸佛的老師,是如來的法身舍利,應該把佛經當作是真佛一樣看待,不可以僅僅看成是紙和墨汁如此簡單,面對佛經佛菩薩像的時候,要如同忠臣奉事聖主、孝子閱讀父母留下的遺屬一樣的恭敬至誠,如果能這樣去做,那麼沒有什麼業障不能消掉,沒有什麼福慧不能具足。


現在很多有學問的人都學佛,然而都是草率的讀讀、了解一下意思,以作為口頭的功夫,用來博得是佛學通家的名稱而已,而對於既恭敬至誠有依教修持的人,那確實太難得可貴了。我常說,如果要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,必須向恭敬中去求得。有一分的恭敬,那麼就能消一分的罪業,增加一分的福慧;有十分的恭敬,則能消除十分的罪業,增加十分的福慧,如果沒有恭敬而且還褻瀆輕慢,那麼罪業也與日俱增,福慧與日俱減,不是太可悲了嗎 ?


禮佛誦經持咒念佛,如此種種的修行,都應當以真誠和恭敬為主,如果真誠恭敬到了極點,縱然佛經裡面開示的功德不能在凡夫地得到圓滿,但那得到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議。如果沒有真誠和恭敬,那就和唱戲沒有兩樣,而裡面的苦樂悲歡都只是虛假的,並不是真的從裡面出來的。縱然有些功德,那也不過是人天道的愚癡福報而已,而且因為這個愚癡的福報,還會因此而造業,那麼將來的苦果,怎麼能夠了斷。


說到真誠和恭敬,這世人都知道,而這裡面的道理卻世人大多迷惑。某人如果罪業深重,企圖要消除罪業而報答佛恩,每每尋求古大德修行的典範,因此而知道真誠和恭敬,確實就是超凡入聖了脫生死的最妙的秘訣,所以要常常對有緣的人諄諄告訴他們。


對於閱讀佛經,如果打算當法師,為眾生宣揚佛理,應當先閱讀佛經原文,其次看佛經的註解和疏,如果精神不充足而且見解過人,難道不徒勞心力、虛度歲月嗎?


如果打算親身得到佛法實際利益,必須要至誠懇切,清淨身口意三業。或者先端端正正的坐一會,凝定身心,然後拜佛再朗誦、或者默念、或者拜佛後端正坐一會,然後翻開經典誦經。必須端正自己身體坐著,好像面對著聖人,親耳聆聽聖人教誨一般,不敢萌發一念的懈怠,不敢起一念的分別,從頭到尾,一直閱讀下去,不去管經文的語言和意思,全部不要理會,像這樣閱讀佛經,根性利的人是能夠證悟二空的理、證得諸法實相,即使是根性遲鈍的人也能夠消除業障,增長福慧。六祖大師曾經說,但看金剛經,就能明心見性,就是指的要這樣去讀經,所以名為“但”,能這樣去看大乘佛經,都能明心見性,豈獨有金剛經能如此。


如果讀經時一邊讀一邊去分別,這一句什麼意思、這一段什麼意思,這些全是凡情妄想,卜度思量,怎麼能和佛的意思吻合、和經的義旨圓通,這樣能消除業障、福慧增長嗎?如果知道恭敬,猶能種少許善根,倘若全都像老學究一樣讀儒書,那麼褻瀆輕慢的罪,就很大,因為善因而召感惡果,就是這樣的人啊。


古時候的學佛人注重聽經,因為這樣心不容易起分別,如有一個人出聲誦經,另一個人在旁邊攝心諦聽,字字句句,清清楚楚,他的心很專注,不敢去攀外界的一切色聲緣,如果稍微放鬆自己,便會被打斷,文義就不能貫通了。誦經的人有佛經文字看,不用太攝心,也可以把經文念得清清楚楚,聽的人以聲音為依托,如果一旦放鬆自己,聽的狀態就割裂了。如果能夠這樣聽經,那麼和用至誠恭敬心讀經的人的功德相同,如果誦經的人恭敬程度稍微低了,那麼就不能和聽經的人的功德相比。


現在的人把佛經當成是舊紙一般,經案上雜物和經書亂放一起,而且手不洗淨,口不刷淨,身體或者搖擺不定,或者腳翹起,甚至於打屁摳腳,一切都肆無忌憚,本來是打算讀經滅罪增福,那就只有消滅佛法的魔王讚歎證明,說這人活潑圓融,深合大乘不執著的妙道,真正修行的佛弟子看到了,只有黯然傷神、潸焉出涕,只嘆魔王眷屬橫行,無可奈何啊。


智者大師誦法華經,豁然大悟,寂爾入定,難道用分別心能夠得到嗎!有位古大德書寫法華經,一心專注,以致於念極情忘,天黑了,依然還在寫,侍者進來提醒他說天已經黑了,怎麼還寫,隨即大德伸手就看不到手掌了。像這樣的閱讀誦經,和參禪和看話頭、持咒念佛同是一種專心致志,以致於用功世間一長,自然有豁然貫通的利益啊。明朝雪嶠信禪師,寧波府城人,目不識丁,中年的時候出家,苦參力

究,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,他的苦行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,如此久而久之,他大徹大悟了,隨口說的都妙契禪機。雖然不識字不會寫,時間長了也同樣會識字了,時間更長些手筆縱橫,居然成了一大寫家。這些諸多的利益,都是從不分別專精參究中得來,讀經也應當以此為方法。


讀經時,斷斷不可以起分別,自然會把妄念壓住,天真發現,如果打算研究義理或者翻閱註解和疏,應該另外找個時間,也只是事相上研究,在研究時,雖然不如讀經時那麼嚴肅,也不能全無恭敬,不過比讀經時稍微舒泰些,如果業障未能消除智慧未能顯現,應當以讀經為主,研究當簡約帶過,否則成年累月,只是事相上研究,縱然研究得如撥雲見月、開門見山一樣,也只是口頭功夫,對於自己的身心性

命、生死大事,沒有多大關係。臘月三十日到來的時候,決定一點也用不著。


如果能夠像上面說的那樣閱經,當然必定業障消除智慧現前,三種情見都會慢慢消失,如果不這樣讀經,不但三種情見不會消去,還有可能因為宿世業力,引起邪見,拔無因果,以及淫殺盜妄種種煩惱,相繼出現,像火一樣熾然起來。以為大乘的修行人,一切沒有障礙,遂引用六祖大師的心平何勞持戒之類的語言,但是殊不知戒都破了,不知不破戒才是真正修持啊,如此修行難以得到真正的法啊。


所以諸佛世尊諸祖師大德,都主張淨土法門,以承佛的大慈悲願力,制服自己的業力。所以應當以念佛為主要,讀經為輔助,像法華經、愣嚴經、華嚴經、涅槃經、金剛經、圓覺經,或者是專讀一部經,或者六部經每部依次讀,都是可以的,但是讀經的方法,斷斷不可不依照我說的去做而自己苟且從事,致使不思思議的利益,由肆無忌憚、分別妄情而失去了啊,難道不悲哀?


如來滅度後,所存在的就是佛經和佛像了,如果把土木金彩等像看成真佛,那麼就是消業障破煩惱,證得三昧而出離生死,如果就當成是土木金彩,那也就是土木金彩而已,而且土木金彩,褻瀆它們是沒有過錯的,如果褻瀆以土木金彩做的佛像,則罪過彌天啊。


讀誦佛經,應該當成是佛陀為我親自說一樣,不敢萌生絲毫怠慢的心,能這樣去做,我說這個人必定能夠往生高居九品,大徹大悟一真法界,否則只是遊戲法門,而利益也只是知見豐富,能說會道,一點不得真實受用,只是道聽途說很能得。古代的人在對待三寶都是真誠恭敬,不只是口上功夫,現在的人就連口都不談一個屈字,何況去真實行。

 

從朗讀。背誦。右腦學習理論。。來理解。。念佛持咒誦經的一部分意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