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嗔心的危害
許多人在遭遇不如意的對境時,例如別人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、或者妨礙我們達到某個目
標的事情等,心裏往往會生起不滿和嗔恨。
標的事情等,心裏往往會生起不滿和嗔恨。
嗔恨心生起的當下,內心的安樂就會蕩然無存,即便此時我們的身體處在富麗堂皇的宮殿,
或者擁有上億的資産,這些都不可能絲毫減少自己內心由于嗔恨而體驗到的傷害和痛苦。
或者擁有上億的資産,這些都不可能絲毫減少自己內心由于嗔恨而體驗到的傷害和痛苦。
嗔恨越強烈,痛苦就越強烈;嗔恨越微弱,痛苦也越微弱。對外境的嗔恨就像燃燒在心頭的
一把火,可以將我們辛勤構建的安樂殿堂頃刻間焚爲灰燼,並使我們置身于猶如地獄般的痛
苦境界裏。
一把火,可以將我們辛勤構建的安樂殿堂頃刻間焚爲灰燼,並使我們置身于猶如地獄般的痛
苦境界裏。
在此世間,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追求著安樂、躲避著痛苦,甚至連在睡夢中也是如此。絕
大多數人,都將快樂與痛苦的原因歸結於外境是否如己所願。實際上,這只是愚人的見解和
行爲。
大多數人,都將快樂與痛苦的原因歸結於外境是否如己所願。實際上,這只是愚人的見解和
行爲。
大覺世尊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,快樂和痛苦的始作俑者,永遠都只能是我們的自心對待外境
的態度,而不可能是外境本身。要想離苦得樂,就必須斷除自心對待外境的五種錯誤態度—
—貪嗔癡慢疑。
的態度,而不可能是外境本身。要想離苦得樂,就必須斷除自心對待外境的五種錯誤態度—
—貪嗔癡慢疑。
仔細觀察就會發現,在帶給我們痛苦和災難的五種錯誤態度中,嗔恨心實際上是我們獲得安
樂的最大敵人。
樂的最大敵人。
《大智度論》說:“嗔恚,其咎最深,三毒之中,無重此者。
”處在強烈嗔恨狀態的人甚至會徹夜難眠,內心沒有一絲一毫的寧靜和安詳,如同在沸水中
炖煮,體驗著難以忍受的刺痛。
炖煮,體驗著難以忍受的刺痛。
外境美麗的鮮花根本不會引起他的半點愉悅,動聽的音樂也絲毫不能減輕他的痛苦,可口的
飯菜在他嘴裏也失去了滋味。
飯菜在他嘴裏也失去了滋味。
觀察很多人和家庭,都在不時地受著嗔恨心的危害。
譬如,某君正准備乘著節日攜妻子和小孩歡歡喜喜地去看望給父母,誰知妻子卻因爲一點小
事不順心就不高興,繼而大發雷霆,一發不可收拾,結果使得全家乃至父母在痛苦中度過了
一個“難忘”的節日。
事不順心就不高興,繼而大發雷霆,一發不可收拾,結果使得全家乃至父母在痛苦中度過了
一個“難忘”的節日。
事實上,他們一家並不缺衣少食,也不是沒有住房,毀壞他們一家人幸福的唯一原因就是對
待不如意事情的嗔心。
待不如意事情的嗔心。
假如妻子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不順心的事情,一家人就會度過一個快樂的節日。
俗話說“一顆老鼠屎壞一鍋粥”。
事實上,一個微小的嗔心也會毀掉自己和別人幾個小時、幾天、幾月、乃至幾年甚至一輩子
的安樂。
的安樂。
所以,《佛說遺教經》說:“嗔心甚于猛火,常當防護,無令得入。劫功德賊,無過嗔
恚。”
恚。”
如果一個人具有愛發火的毛病,那麽可以肯定地說,這個人的一生都將在連續不斷的痛苦中
度過,根本不可能得到什麽安樂,即便這個人擁有一些外在的財富和受用。
度過,根本不可能得到什麽安樂,即便這個人擁有一些外在的財富和受用。
愛發火的人常常被內心的嗔恚所驅動,與身邊的家人、同事、朋友等發生衝突,事過之後,
內心也會一直處於憤懑之中,久久不能釋懷,似乎所有安樂和喜悅都已經遠遠離開了他。
內心也會一直處於憤懑之中,久久不能釋懷,似乎所有安樂和喜悅都已經遠遠離開了他。
發火之人,無論外表穿著多麽考究,也顯不出絲毫莊嚴;發火之人,無論其睡的床有多麽柔
軟,也感受不到半點舒適,相反,會輾轉反側,如處荊棘之中;發火之人,會摧毀自己的健
康,患上高血壓、心臟病、失眠症、精神分裂症等。
軟,也感受不到半點舒適,相反,會輾轉反側,如處荊棘之中;發火之人,會摧毀自己的健
康,患上高血壓、心臟病、失眠症、精神分裂症等。
醫學研究報告說,發火之人的體內會分泌一種毒素,如果將這些毒素收集起來,足夠可以毒
死一隻白鼠。
死一隻白鼠。
生起嗔心的人,臉一刹那之間就變得非常醜陋和凶狠,猶如毒蛇,使得周圍的人看了之後,
內心對其自然産生恐懼和慌張,唯恐避之不及;生起嗔恨心的人,嘴裏會說最難聽、最刺
耳、最惡毒的話語,欲置嗔恨的對境於死地而後快,猶如毒蛇噴射毒氣;生起嗔恨心的人,
心裏已經喪失了理智,行爲上就會喪心病狂,會做出種種摧毀自他的舉動。
內心對其自然産生恐懼和慌張,唯恐避之不及;生起嗔恨心的人,嘴裏會說最難聽、最刺
耳、最惡毒的話語,欲置嗔恨的對境於死地而後快,猶如毒蛇噴射毒氣;生起嗔恨心的人,
心裏已經喪失了理智,行爲上就會喪心病狂,會做出種種摧毀自他的舉動。
生起嗔恨心的人,刹那之間就能改變自己身邊的“氣場”,可以使得周圍的空氣中彌漫種種
恐怖的氣氛,並使得處在這個氛圍中的人感受種種不安和驚恐。
恐怖的氣氛,並使得處在這個氛圍中的人感受種種不安和驚恐。
佛經裏面曾經記載了一個嗔心極大的惡神,說由於其嗔心極其猛烈,連小鳥飛過其住處的上
空都會嚇得墜落在地。
空都會嚇得墜落在地。
事實上,我們中的很多人,在家庭生活中,都生活在“惡神”的周圍,感受著種種恐慌和畏
懼。
懼。
由于家庭的某個成員愛發火、吹毛求疵、動則得咎,使得整個家庭成員的心,猶如受驚嚇的
小鳥般,惶惶不可終日。
小鳥般,惶惶不可終日。
佛經裏說,愛發火之人,即便來世能做人,往往膽子會特別小,而且特別容易受到驚嚇,因
爲前世用嗔心使別人感受驚嚇的緣故。那些嗔心特別猛烈的人,佛經裏說,命終之後,就會
墮入地獄,繼續感受嗔心所招致的種種折磨。
爲前世用嗔心使別人感受驚嚇的緣故。那些嗔心特別猛烈的人,佛經裏說,命終之後,就會
墮入地獄,繼續感受嗔心所招致的種種折磨。
無論什麽人,一旦內心具備了嗔恨、發火的習氣,則將給他人制造無盡的災難,招來周圍人
的怨恨。
的怨恨。
《入菩薩行》中說:“嗔令親友厭,雖施亦不依。”這句話是說,嗔恨會令自己的親人、朋
友厭惡自己,一個愛發火的人雖然給予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以錢財等,但是他們也不會真正依
附這個愛發火的人,反而會從內心深處厭倦這個人。
友厭惡自己,一個愛發火的人雖然給予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以錢財等,但是他們也不會真正依
附這個愛發火的人,反而會從內心深處厭倦這個人。
又說:“縱人以利敬,恩施來依者,施主若易嗔,反遭彼殺害。”即使一個人有布施的習
性,用種種財物布施來依附的人,如果這個布施的人對受施者經常發火,則受施者心裏也不
會感恩,相反會生起怨恨,甚至會殺害布施者。
性,用種種財物布施來依附的人,如果這個布施的人對受施者經常發火,則受施者心裏也不
會感恩,相反會生起怨恨,甚至會殺害布施者。
日常生活中,我們也發現,雖然丈夫爲家庭掙了很多錢,但如果具有動不動就發火的毛病,
則也會招來妻子和兒女極大的厭惡和痛恨。一個單位的老總,即便發給下屬很多獎金,如果
具有對下屬隨便發火和斥責的毛病,則手下人不但不會感激他,反而會怨恨他。
則也會招來妻子和兒女極大的厭惡和痛恨。一個單位的老總,即便發給下屬很多獎金,如果
具有對下屬隨便發火和斥責的毛病,則手下人不但不會感激他,反而會怨恨他。
觀察世人,整天忙忙碌碌。爲了多掙一點微不足道的金錢,常常能披星戴月;爲了獲得一件
無足輕重的物品,往往能廢寢忘食。
無足輕重的物品,往往能廢寢忘食。
可是,對於潛伏在自心中的嗔毒——這個無數次帶給我們痛苦、無數次摧毀我們安樂的敵
人,爲什麽不去真誠地下功夫斷除呢?
人,爲什麽不去真誠地下功夫斷除呢?
大渡網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