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


2012年04月26日 09:40

【正德園地】用我的心背起母親朝山去 ■YangJi

佛菩薩示現人間無所不在,真是有心求善,因緣自然促成福份自然具足。佛門如醫院,佛如醫者,佛法如藥;眾生依各人福份,蒙佛菩薩的接引以入佛門學習,並能離苦得樂,去煩惱毒,趨菩提果。
前言對知識份子來說,求神問卜的事如同近鬼神以服侍一般,這是儒家教養的大忌,更是學佛人所不應為也不敢為的事情。但今天,我心繫母親的老苦,即使學佛幾十年深入經藏不懈,而在面對母親臨老的病苦、五蘊衰敗苦和死苦、煩惱苦,自己深刻的體驗到佛法所言,眾生的業無有能代受者的悲愍之深。即便是生我、養我、育我的母親,自己能為其做的實在少之又少。
幸運的是此生還有機會聽聞佛法、見佛化身(佛像、佛經)、持受經教,明白父母恩重為人子女應予回報,而恩田的耕耘資糧正是來自對父母的孝敬。對我們這輩中生代而肯用一點心的人而言,「孝親」的作為還不會感覺太陌生,因為早期的學校教育,課程內容都充滿忠、孝、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當然,在此同時也被教導了儒家的思想,要「近鬼神而遠之」的道理。我自小生長在道教家庭的環境,對鬼神之顯現我並不陌生,也不覺得排斥,因為人的行為有善惡,而鬼神的行為當然也就有善惡,人的心念有邪正所相應的鬼神也自然不離自己的起心動念。從佛法的學習,更深刻的明白了佛菩薩悲愍眾生,欲度眾生離苦及苦因而得樂及樂因,以慈悲之心千變萬化於世間的不可思議功德,是我輩所難以窺知毫,若能心存正念善念知見不偏,何懼何憂呢?
緣起民國91年因為殯葬實習課,第一次我認識正德佛堂。當時,對正德蓮社處理大體的男女有別之尊重讓我印象深刻,也為蓮社的助念短片所感動。自己向來研究的重心就在中陰解脫,深知人臨終與亡後的一切處理事宜,對亡者而言都有極深的影響,更不是一般常人所認為醫生判定死亡後,對亡者而言親屬所做的一切就是一無所知。這一次的參訪,正德在我的識田中種下一個很好的善思,同時也為與正德有緣的過去、現在及未來大眾讚嘆他們的福氣。
第二次,前往正德的原因是民國100年9月為遠在美國的好朋友,她隔海請示正德佛堂的觀音菩薩自己的病況,要辦理亡靈與其他因緣的超度時人已住進高雄榮總,身為好友義無反顧的為她到佛堂呼請超拔的善緣。當我站在牌位前呼請完所有的善緣時,心想這樣的冤結內心的怨氣是鬼與人同,所以就用了自己的同理心專長說了第一聲:您們受苦了...。此話一出,第一次我感受到什麼叫做陰風凜凜,同時心裡升起一陣的酸楚感覺。就這樣連續幾天,圓滿之後我的好朋友告訴我,她的心好像感覺自然地開朗了,也不再悶悶慌慌。好友在去年的12月已過逝,她走得安詳走得泰然,而且專志念佛求往生西方淨土並且自知時至。
說是為好朋友而做的事,卻是在四次的與亡靈善緣語言呼請中,我感受到氛圍的變化,由怨怒、放寬到法喜,以及和好友她內心的反應相呼應。這種歷程讓一個學佛人,而且向來自視是知識份子,以眼見耳聞做為科學證明的我而言,我體會了對鬼神道眾生以「悲愍」之心來做超拔的作為,對一切眾生而言是何其的珍貴!而自己向來的愩高又是何其的無知啊!這又是我繼許多對佛法的親身驗證,再添對幽冥界眾生理解的實證。正因為如此,讓自己在一心想為解除母親病苦,心生前往正德佛堂祈請觀音菩薩指導一方向,是否真能對母親增善或只是偽善一場,我心想自能以原有的佛學基礎加以辨識;即使是在經歷了好友的事件,讀書人的臨事習慣:分析、辨正、實驗、檢測的訓練,讓我帶著誠敬但不迷信的心態,為母親的因緣來到觀音菩薩座前。
為母親離苦,勤於功課平日就有定行功課在進行的作息中,要為母親消業祈佑的功課並不算負擔,但在這功課裡可議之處也讓我心不平之處,是還要為母親所安居的安養院地基婆和老鼠眾生做超拔,這真讓我微惱。於是問:那些眾生和母親有什麼關係啊!如果連這般的間接關係者都要算進來的話,哇!那我怎麼做得完,度得完啊!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孝思,然後所有非直接關係人都跑來要吧!
這個反應是很直接的,我不知道其他人在得知自己的功課後,是否也有人像我這般的不服氣反應?但畢竟我是一個凡人,我也能接受自己的無知和無力感,也能表達內心的不滿,而不是悶不吭聲之後又把功課做得心不甘情不願,等到無好的結果時再來怪菩薩不保佑。
經過師姊的曉以大義,我心想:都是眾生嘛,又是把母親安置在那兒,這有點像是請人幫忙照顧一樣的道理,就接受囉 !
世間沒有奇蹟,只有因緣法當天我繳了費用,按所指導在觀音菩薩座下稟告回向後,時間也到了母親要用晚餐了。雖然養護中心的工作人員會處理所有老人的飲食,但是無論如何,我每天一定安排出時間親自餵母親晚餐,然後推她外出散心後再回床上幫她做復健。這是為了讓不知道是否還清楚我與她的關係的母親,能每天見到一張熟悉的家人臉孔,安定她的心讓她的手腳保持還能伸屈,也讓她能被提醒念阿彌陀佛佛號,偶爾意識更清楚精神狀態也好,還可以講一部阿彌陀經給她聽。今天,母親的神情不一樣了,而且她的眼神隨著我的功課一天一天的累積,顯得晶瑩有神又安定,到我全部功課完成,和最後的總迴向後,我見到母親安定歡喜的神態,還能簡單地回應家人的提問。
母親能聽得懂對話,也能回應阿彌陀佛,更能明白別人所說的笑話,由於她的輕微中風,能有這般的表現對九二歲的老人家而言,已是幸福的了;再相較於完成佛法的功課迴向之前,清楚地看得見母親的五蘊色衰之苦的減輕,為人子女的心情也能跟著舒緩一些。
以佛法思考,從實踐孝親正德佛堂的觀音菩薩,藉由筊杯以及熟於問事的師姊,依問事大眾個人業緣指示佛法功課,一來解決世俗人的煩惱;二來引導世俗人入道,可說是主客體雙雙入佛門。換句話說,從佛法的功課中施與受者都會蒙獲其利,都能離苦得樂。即便是我為母親的業苦之解而為,但何嘗不是我與母親的因緣也因此而圓滿呢?所以,對於功課的圓滿交付回向,自己的心也像是放下石頭一般的快活。
為何應該事親、孝親、為父母之樂而作為呢?這是身為學佛之人應加以明白的事情,也才能在佛法的知見上更清楚父母為什麼是「恩田」的所由,以及世尊一再在說法會上強調孝親之功德。另一方面,世事的變化,父母老病的長期侍奉,以一個學佛的人,如何堅心不退趨向佛道。以下簡舉幾則個人自勵之教:
一、《大集經》云:世若無佛,善事父母,事父母即是事佛也。
二、《四十二章經》云:凡事天地鬼神,不如孝其二親,二親最上之神也。
三、《心地觀經》云:善男子,於諸世間,何者最富?何者最貧?慈母在堂,名之為富;慈母不在,名之為貧。慈母在時,名為日中;慈母死時,名為日沒。慈母在時,名為月明;慈母亡時,名為暗夜。是故汝等勤加修習,孝養父母,若人供佛,福等無異。
四、《優婆塞戒經》云:應當如是報父母恩。若優婆塞受持戒記,不能供養父母師長,是優婆塞得失意罪。
五、《菩薩地持經》云:眾生知恩欲報德者,爾時菩薩令修善,不須世間財利酬報。報之大者,當供養父母,乃至持戒。求報恩者,令其行善。是名菩薩報恩巧方便。菩薩為主於父母尊重,種種方便勤修善法,隨時供養,知恩報恩。(摘自網址: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/0873.htm
因為這些佛法的學習,自母親老臥之後為了減其苦,我由經典中學習力行,有別以往自己在平日中功課。所有在顯教的教導中,包括禮佛、茹素、持齋、持戒等,只要能想得到而我還沒做的,都想要盡一份為人子女者所能回報的力氣來實踐。這也讓我生起第一次參加正德佛堂所辦的埔里大佛朝山活動。
雅士咖啡(As Cofe)的老闆娘Amy的參與,讓這一次的朝山活動更添精進力。向來他們夫妻倆總是默默地為正德佛教城的事業在推動,雖然只是單純的會員,但是都以佛法的利人宗旨,望促佛教城的大業早成。也正因為如此,一路上和Amy師兄二人,在朝山隊伍的行進過程,我們只管一心持佛名號,三步一拜的往前行;既不閒話也不放逸,各人用自己虔敬的心,帶著真誠的孝思,為報父母之恩而作此行。也許對某些人而言,以及和我之前一次水里蓮因寺朝山經驗相較,這一次的朝山隊伍的嚴謹度和步調,可以改善的空間還很大,但是對於用心持意的佛子而言,外境的不同絕非朝山功德生起與否的主因。不管任何的佛法活動,能否有功?功德足以生起?其主要決定因素仍是存乎個人一心。
學習由佛法教導以智慧觀照外境常律法師的誓願是入世的,三月四日他在大殿為朝山大眾的開示,在在的顯露其悲願!以他在經藏上的精進用功,字裡行間所透出的觀察力,和其筆觸的深富犀利批判的文章能得知,他若想要把自己做任何超高顯貴形象的包裝呈現並不困難。但是,我所聽到與見到的是,他使用最貼近當時在場的大多數信眾,所能契心的表達方式來攝受與教導,用心之苦可見一般!
所謂道德三分可以偽七分,而智慧一分就是一分,任誰也假裝不來。雖然說佛法是以明心見性了脫生死為究竟,但每位眾生福份與因緣皆不相同,此世學佛也未必能達頓悟之途。因此,對沈淪苦海中的眾生,能令其先出苦再步上學佛之路,這樣才有機會累積福慧資糧而達覺悟菩提究竟。常律法師所為之願,正是為大多數沈落在貧病苦疾的眾生之救拔事業。而他的苦心與用心之智慧,又豈是不深究佛法不視深心的學佛人,所能猜蠡管窺的呢?總總的誹謗,也未見正德佛堂的願景進程有所畏縮,如此的苦心與悲願,豈非與佛法相契乎!
後言--佛菩薩的慈悲示現無所不在隨伴著母親的日子,雖然很辛苦但也很感恩。從表相上看好像是我在孝敬父母;而從實義上來說,父母的病苦老寡示現,正足以警惕學佛路上的精進,同時也能透過恩田來耕植自己的福慧資糧。養護中心的老人是極孤苦的,我只看到極少數、極少數的親人每日來探望父母,但其中真心要留下陪伴父母的人更是少之又少,但這些老人都已算是極大幸福的了。九成五以上的老人是沒有親人探視的,偶爾他們的子女來繳費時,連慰問一聲自己的父母都不願意,更別說要陪伴。在母親初入院時,我的家人也常出現,但我心裡明白這種日子不會多,三個月後有心的子女還是有心,無心的子女還是無心,這與受教育高低無關,但與知否知親恩的人性層次有關。
很多人會為自己或為其他人找藉口,說是年輕人有家有工作,無法每天來探視安養院的父母;每每聽到這種說詞,我打從心裡非常的不認同,試想:父母親養子女的時候,可曾有任何的理由與藉口?在生命教育課程中,我與學生們分享照顧母親的林林總總,藉以令學生們憶起自己的福份與珍惜,也在個人的部落格寫上老人的淒苦,和不孝子女不明父母心苦的無知。學生們是可教育的,有些孩子知道了自己應該珍惜父母,有些學生不敢再與父母嘔氣,有些同學明白父母終要老去...。孝敬父母不是什麼大事,而是回報如此難得的宿緣以令其圓滿,也是調柔自己的習性,令心性折伏愩高我慢。遺憾的是當今社會倫常,對於父母不敬不孝,就如釋迦牟尼佛所言一般。佛陀為教導末法眾生,尚且以證得無上菩提之身親示為父抬棺,以令大眾知父母恩重,孝敬父母之益有如事佛。
我感謝正德佛堂提供如此的方便法門,用方便法引導眾生入佛法。佛菩薩示現人間無所不在,真是有心求善,因緣自然促成福份自然具足。在我輩凡夫身居佛門,我自知無德無能無慧,不能辨知明指何人證量何是;但是,唯一能了解的是,佛門如醫院,佛如醫者,佛法如藥;眾生依各人福份,蒙佛菩薩的接引以入佛門學習,並能離苦得樂,去煩惱毒趨菩提果。因此,福德不是比大小,願力不用爭高低,信眾不須量眾寡,佛門莫要排異己,所謂「法無高下,應機為上」。若能有益眾生遠去苦及苦因,具足樂及樂因,並導其入佛知見,我們都應隨喜讚嘆!
最後,應佛堂師姊的邀請寫下此文,若它能與大眾結下善緣,或能令有緣人生起事親孝親之心,或鼓勵了曾受正德佛堂協助的大眾;末學願以此功德,供養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諸佛,以令佛法長久住世;弘揚正法的善知識長久住世,法輪常轉。再以此功德,回向法界一切眾生遠離飢餓、疾病與貧窮,具足樂因聽聞佛法,發菩提心證入無上正等正覺。也願祈祝我母親,以及世上已老苦的父母,均能早日蒙西方菩薩聖眾開示,接引阿彌陀佛淨土,見佛聞法悟無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